◇◇新语丝(www.xys.org)(xys5.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

  伪造出生年份、伪造专著出版日期、伪造科研数据的“准院士”

  作者:知情者

  一、伪造出生年份,为牟取巨额私利

  如果说一个“准院士”连自己的出生日期都不知道的话,全国人民都会笑掉
没牙。而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所长、准院士侯增谦就故意把自己的出生日
期整整错后了5年!

  准院士侯增谦出生于1961年6月,这在互联网上随便就可以查到。然而,在
江西省首批六名井冈学者材料中的出生年月却变成了1966年6月!

  为什么把自己的年龄改小了5岁?原来根据2006年《江西省高等学校井冈学
者聘任办法》第三章第七条第2款(一般具有博士学位,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工作,
自然科学类原则上45周岁以下),侯增谦申报时已经超出了45岁的年限,所以为
了每年20万元的奖励和80万元的经费,他把年龄改小了5岁。这个公示材料在互
联网上一直挂着,已经5年多了。想赖掉是不行的
(http://www.jxedu.gov.cn/xbztzl/2009jygzhy/jgxz/2010/10/2010100309393
2308.html)。

  井冈学者一聘三年,除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外,省政府每人每年奖励20
万元,高校还给予配套科研经费,其中,自然科学不低于80万元,人文社会科学
不低于20万元。

  有人会问:是否他不改年龄也可以算在放宽年龄范围之内的,5年是错填的。
此想法大错而特错。因为他不仅会在需要时修改年龄,还会伙同多人甚至是院士
为骗取国家奖励修改重要专著的出版时限!偶然看到的侯增谦的新专著提供了明
确的证据。请看下面。

  二、伪造专著出版时间,骗取国家奖励

  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所长介绍网页中,侯增谦最重要的专著目录中
列为第一的是《青藏高原碰撞造山与成矿作用》。该书第一作者为准院士侯增谦,
第二作者亦为今年的“准院士”中国科学院的王二七,第三作者为莫宣学院士,
还有其他30余位作者。该书的学术指导是4位大名鼎鼎的院士!奇怪的是,该书
名义上为2008年1月出版,其中引用的大量文献为2008年4月,甚至2008年10月才
被接收、2009年10月才由国外出版的文献也列在该书的参考文献中。为了凑文献
篇数,又不与2008年1月矛盾,他竟然指使多位作者将2009年发表的文章在参考
文献中改为2008年,凡此种种,费尽了心机。请读者亲自去查证。十分明显,该
书的实际出版日期是在2009年底以后!

  准院士与院士作者们与出版社“合作”伪造该书的出版日期目的何在呢?

  原来,侯增谦等人为了申报2009年度国土资源部的成果奖!

  原来,国土资源部办公厅于2009年7月31日下发了《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励
办法》,其中第十一条规定推荐的报奖项目应在技术评价完成后,成果的应用时
间不低于两年;科普作品和论著的公开出版时间不低于两年。显然,2009年下半
年才交出版社的专著在2011年前是不能参加评奖的。所以,众位院士和“准院士”
们与地质出版社的领导和组稿编辑们共同商议,将该专著的出版时间人为提前到
2008年1月。再与国土资源部负责报奖评奖的人通融,竟然蒙得了国土资源科技
成果一等奖!前述三个作者分别为该“成果”的前三位得奖人!
(http://www.mlr.gov.cn/xwdt/zytz/200912/t20091204_128282.htm)

  三、伪造科研数据、巧取豪夺,侵吞前人成果

  侯增谦自称首创了一套全新的大陆碰撞成矿理论:而内行人都清楚,国际上
从上世纪70年代即开始提出和研究这一理论,其中1990年北京大学的陈衍景教授
通过分析碰撞造山过程中物质的活化迁移规律,建立了碰撞造山成岩成矿模式,
提出了成岩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碰撞造山过程的挤压-伸展期。这一模式2009年
被国际矿床权威编写的矿床教材《Hydrothermal Processes and Mineral 
Systems》引用,并称为“陈氏CMF模式”。侯增谦等2006年才在有关文章中提出
CMF模式,明显晚于北大陈衍景教授CMF模式十多年。而侯增谦却在所有材料中称
侯是CMF的首创。

  修改样品性质和所属矿区,胡编滥造:侯增谦以第一作者分别于2003年和
2005年发表了题为“埃达克岩-斑岩铜矿的一种可能的重要含矿母岩——以西藏
和智利斑岩铜矿为例”(矿床地质2003,22(1))和“西藏冈底期斑岩铜矿带
埃达克质斑岩含矿性:源岩相变及深部过程约束”(矿床地质,2005, 24(2))
的文章。前一文章中样品号为NTY-11的样品数据为厅宫矿区的,在后一篇文章中
则变成了南木矿区的样品,所有数值均一致。

  类似的事例请看附件提供的材料,本文不再赘述。

  多年来,准院士侯增谦历任矿产资源所副所长、地质研究所所长兼书记,日
理万机然而科研成果却极多。根据国土资源部网站公示的侯增谦同志基本情况及
简要事迹,准院士侯增谦在做好全所管理工作的同时,不懈地坚持地质科学研究
工作,几乎牺牲了所有节假日,每天工作到深夜2点钟。20余年来,他主持完成
国家973项目、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杰青”基金等十余项
重要科研项目,发表论文228篇,SCI收录83篇。也就是说他在做好党委书记、所
长等工作的基础上,平均每年发表论文10篇以上。这又是一个“奇迹”。
(http://www.mlr.gov.cn/jgdjw/tzgg/201004/P020100401606462734832.doc)。
从上面的材料中,读者可以知道为什么准院士这么忙于心计,但所谓的“科研成
果”众多。

  从篡改年龄、伪造出版时间、再到伪造科研数据、侵吞前人成果,侯增谦为
了评上院士极尽其所能,把行政、党务和科研的力量用到了极致,甚至不惜把个
别院士拉下水(或者蒙骗这些院士)。

  难怪人们惊呼:院士评选成了高官盛宴!

  我们强烈呼吁各届彻底调查侯增谦获奖的细节。有些破绽几乎是明显的。例
如井冈学者的材料中,只要检查一下侯增谦的身份证、国土资源成果奖的有关评
选部门或评选人只要稍微仔细查一下他所提供的材料就能揭穿他的骗局。这结环
节中是否还有更大的猫腻?

(XYS20111101)

◇◇新语丝(www.xys.org)(xys5.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